• 财讯网
  • 主页 > 要闻 > 正文

    政府报告说了什么?四大趋势将被关注

    2023-03-09 22:25:19  |  来源:聪明投资家  |  编辑:  |  

    上周末,万众瞩目的“重磅会议”如期召开,A股市场在本周也正式进入“会议行情”阶段。

    而在3月5日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项经济发展指标的制定超出市场预期,释放了重磅信号,非常值得投资者关注。

    政府工作报告要点提炼


    (相关资料图)

    具体来看,如果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抽丝剥茧、分门别类,可以发现三个关键性的趋势正在形成。

    第一个趋势,今年的流动性预期走强,A股有望受益。

    政府今年制定的通胀目标是3%,而最新1月的CPI数据是2.1%,因此后续CPI有较大的上浮空间,政府可以继续采用宽松货币政策来持续刺激经济。

    换言之,今年的货币政策仍有继续宽松的空间,即便货币宽松空间有限,后续收紧的可能性也不大,这对市场形成乐观的流动性预期大有裨益,对股市后续的行情走势起到了很大的支撑作用。

    当前CPI和PPI的走势也应证了这一猜想。自去年8月以来,CPI和PPI剪刀差持续扩大,1月CPI同比上涨2.1%,PPI同比下降0.8%,CPI-PPI剪刀差为2.9%。

    CPI与PPI的剪刀差持续扩张

    1月CPI同比上涨,很大程度上跟疫情管控放松以及春节假期有关,居民消费快速恢复。而PPI指标超季节性下跌,主要原因还是需求不足。外需方面,海外需求整体下滑,欧洲、美国和日本的制造业1月PMI指标均低于荣枯线。内需方面,居民消费恢复主要集中在日常消费中,最为关键的房地产市场并没有真正的触底反弹。

    因此中国经济在2023年开年是一个弱复苏的态势,后续经济恢复面临风险仍然较多。CPI涨不上去,PPI持续下滑,两者剪刀差背后反映的实际是整体需求萎靡下的通缩风险。所以政府在制定货币政策方面,担心通胀其实是有些多余的,其有充分的空间和理由去实施货币宽松。

    就在大会召开前,央行行长易纲也对货币政策表了态。关于今年是否会降准降息的问题上,易纲表示要适度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作用,继续对普惠小微、绿色金融、科技创新等领域保持有力的支持力度。巩固实际贷款利率下降的成果,用降准的办法来提供长期的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综合考虑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

    所以年内市场流动性增加将是大概率事件,一旦形成预期,对资本市场无疑是重大利好。

    第二个趋势,今年经济增长的“抓手”将是消费和投资。

    政府报告提出今年经济增长目标为5%,这个数字低于市场预测的5.3%-5.7%。要知道,去年经济增速只有3%,在低基数的基础上5%的增速并不算高。

    受GDP的设定目标不及预期影响,3月6日A股整体表现较为低迷,两市超2400只个股下跌,基建和地产股领跌两市。

    但事实上,今年5%的GDP增速目标并不保守,而且相当务实。

    与过去带动经济靠三驾马车不同,随着欧美经济增长乏力,全球需求陷入衰退,今年的中国外贸的形势难言乐观。数据显示,从去年三季度开始,中国货物出口额同比增速就开始断崖式下滑。今年1-2月的外贸数据虽然还没有公布,但根据坊间资料,外贸订单下滑的比较严重,集装箱在港口堆积如山。

    2022年1-12月中国外贸出口额及增速

    整体而言,去年外贸“出超”了6856亿美元,较2021年增长22%,是创了历史新高。但可以看出,去年下半年外贸增长已经开始乏力了。因此,就算2023年外贸在下半年出现反转,对带动经济的贡献想超过2022年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

    所以今年想实现5%的GDP增长,投资和消费就需要担更多担子。过去基建投资一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但经过多年的基建投资,目前基建更多讲究的是质量,而非数量。今年政府报告中也明确,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赤字率拟按3%安排,只比2022年的2.8%提高了0.2个百分点。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为3.8万亿元,也只比较上年增加了1500亿元。因此基建想像过去一样带动经济大幅增长,也不可能。

    消费这块同样有挑战,自疫情以来,普通居民的收入水平其实没有得到提高,在大家兜里没钱,对未来生活信心尚未重铸之下,消费不会无缘无故的大爆发,只会以时间换空间,是一个缓慢恢复的过程。

    这么一算就会发现,在贸易下行成为定局后,今年5%的经济增长目标,需要靠投资和消费的超额增长来拉动起来,怎么看都是极具挑战的。因此从投资的角度看,大家不必过于担心,或者过于心急。经济的基本面需要时间修复,作为今年经济增长的主要“抓手”,投资和消费后续的机会还很多。

    基建投资领域,新老基建两个领域今年都存在机会。老基建注重于提质,对存量项目改造更新、补齐短板。在地方基建投资力度加强背景下,一些传统基建央企巨头在今年业绩有望实现突破。新基建方面,在“双碳”战略大背景下,电源、电网、储能等能源基建有望实现高速增长。相信在大会结束后,各地的基建投资将进入冲刺期。

    消费板块除了政策扶持的房地产、新能源汽车等大宗消费,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等热点赛道的消费股,也可能成为贯穿全年的主线行情。

    第三个趋势,首次未提“房住不炒”。

    一直以来,楼市都是中国经济最具表现张力的晴雨表。今年的政府报告,也是多年来首次未提“房住不炒”,只强调要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防止无序扩张,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发展。

    在政策面,2022年年底针对供给端出台了大量政策,三支融资利箭全部射出,在2023年开年针对需求侧,放松限购要求、降低首付以及下调房贷利率等政策。然而,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目前地产底部仍未见到。

    从2月数据看,房地产市场似乎出现了底部,二手房市场大幅回暖,一线城市二手房报价指数创下2022年以来新高,一线城市整体企稳,有改善性需求支持较多,新房销售整体也恢复到节前水平。

    但一线城市楼市的局部企稳,并未改善中国楼市的整体大局,市场信心还未恢复,后续楼市的发展还充满变数。

    可以预见,为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今年各地势必还会出台更大力度的政策扶持。

    第四个趋势,全年“稳”字当头,对大方向要保持谨慎乐观。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出现了90个“稳”字,创45年来之最,足见政府对今年经济形势的定调非常谨慎。

    近年政府工作报告“稳”字出现数量

    除了上述那些经济恢复中面临的不确定性,今年还将继续是大国博弈波谲云诡的一年。年初中美关系刚有好转,但随着气球事件突发,中美关系再度转冷,加上俄乌冲突深刻改变了世界格局,地缘冲突风险不断加大。

    从本质上看,近年来全球的经济增长都开始陷入了瓶颈期,没有增长空间,蛋糕难再做大了。一方面是各国的出生率下滑,普遍面临老龄化危机,需求减少。另一方面是全球缺少新的增长引擎,找不到新的突破口。

    全球陷入存量经济时代,可各国政府的财政负担却是水涨船高,到处都要花钱。所以大家都是互相内卷,抢夺资源,从过去合作走向对抗再所难免,疫情和俄乌冲突只是加剧这场东西方大博弈的催化剂而已。

    未来中国如何在极端不确定性的世界中,建立自己的确定性,考验着国人的智慧。最新出炉的2023年国防预算为1.55万亿,同比增长7.2%,比去年的7.1%仅多0.1%。以美元计,2023年军费将低于2022年。在目前紧张的国际局势下,这样的军费增长形成了不刺激外界的效果,其实就是一种政治智慧。

    而随着大国博弈的持续,未来军工股的估值或许会持续走高。据聪明投资家统计,自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中美市值最高的10只军工股,过去3年股价基本都实现了大幅增长,尤其是A股军工板块,许多个股短短3年里实现翻倍式增长。

    中美十大军工股对比

    总的来说,商业能力欠缺的军工股估值在全球范围内大幅走高,对整个世界其实并不是好事,只能说明我们处于一个不确定性越来越高的时代。中国经济复苏方向是明确的,有着积极的流动性预期,明确的基建投资和刺激消费方向,但经济恢复后续的可持续性仍需要时间观察。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不盲目看多牛市,是投资者今年应有的投资心态。

    作者|崔鹏

    (来源:聪明投资家)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