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讯网
  • 主页 > 要闻 > 正文

    投资大佬排队道歉!净值回撤屡上新闻头条

    2023-03-12 17:15:57  |  来源:券商中国  |  编辑:  |  

    事实上,2022年市场所见的花式道歉中,很多大佬的反思仅仅停留在运气不佳的层面,比如战争、美联储加息、疫情等黑天鹅事件导致股市下跌超预期。但真正导致投资失败的原因是,投资策略不够坚韧,不能经得起股市危机的考验。投资不需要寻找借口,否则错误未来还会重演,替人理财不应只在投资中看到对自己有利的一面,投资之初就要做好各种黑天鹅事件的应对。


    【资料图】

    在经历大萧条巨亏之后,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曾痛定思痛地总结道,“购买债券要以债券抵御经济萧条的能力为基础。这本来就是传统投资理论一部分。随着1929年经济繁荣达到顶点,这个道理似乎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但是随后的经济大萧条以及1937年-1938年的经济衰退中,它的重要性再次得以充分体现。”

    投资大佬们如果不能诚实地从根源寻找投资失败的原因,那么失败一定会卷土重来。正如全球顶级投资者们曾说过的,诚实是最好的投资策略,金融市场是为了捕捉人性的弱点而存在的,如果投资人不诚实,迟早会在某一时刻被市场击垮。

    痛定思痛的启示

    在大师们眼里,痛苦+反思=进步。在没有遭遇挫折之前,投资者很难认清楚自己,而只有经历了输钱的痛苦,具有内省精神的投资者才会真正去审视自己投资上的盲点。

    《证券分析》是价值投资者的圣经,它也是痛苦+反思的产物。1919-1929年,本杰明·格雷厄姆在华尔街顺风顺水,刚过了30岁就成了一位准百万富翁,以当时的购买力来说,格雷厄姆已经进入了巨富阶层。但1929年大萧条之后的三年,格雷厄姆的财富一落千丈。

    格雷厄姆的账户在1930年亏损达到了50.5%,1931年亏了16%,1932年又亏了2%。在1929年到1932年,格雷厄姆的账户累计亏损达到了70%。

    在大萧条中,格雷厄姆损失了自己4/5的财富,但最让他感到痛苦的是,亲朋好友的钱因为他不谨慎(虽然组合内的投资是低估品种,但加了杠杆导致了被迫卖出)而被吞噬了。格雷厄姆为此曾感到绝望,甚至有过自杀的念头。

    “我的思想负担不在于我自己的财富遭遇了长时间的缩水,不在于行情一次次让人看到反转的希望却又一再让人失望;不在于大萧条和损失是否有彻底结束的不确定性;而在于我意识到我对很多亲属和朋友的财富负责,而他们也跟我一样感到恐惧和心烦,或许正是因为如此,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几乎把我压垮的那种挫败感和近乎绝望感。”

    《证券分析》诞生于1934年,大萧条时代痛苦的投资经历让格雷厄姆在这本书里提出了“安全边际”这一可以经历住市场狂风暴雨考验的投资基本法则。

    格雷厄姆提出,1931-1933年表现出史无前例的经济萧条,用灾难时期的业绩来衡量当前投资项目似乎显得不公平,也不切实际,但从积极的作用看,1931-1933年的历史经验可以视为投资标准“实验测试”,它检验了企业在变化莫测的未来能够承受压力的程度。虽然当年的市场条件不会重演,但各类证券在当时的表现为研究投资问题提供了有用的启示。

    安全标准排在第一位

    格雷厄姆的“能经历住大萧条考验”的安全边际法则今天仍然熠熠生辉。

    这也正是巴菲特所说的,“如果我们因为交易所关闭而不打算持有的股票,那么即便交易所开市我们也不会持有。”其实,投资者如果所持有的生意足够强大,自身收益率足够,那么股市的狂风骇浪对投资者其实并无实质影响。

    在过去两年里,A股其实经历了一场小型的熊市,上证指数最大回撤高达30%以上,这也是导致百亿私募大佬在2022年排队道歉的主要原因。

    但是也有一部分顶尖投资者将自己的策略建立在磐石之上,经受住了股市风暴的考验,这类投资的核心是聚焦于生意,而非聚焦于市场:通过买入“高分红、高现金流、高利润率、低估值”的可持续公司,这笔投资在三五年内以股息的形式就可以收回初始投资的成本,这样无论股价如何变动,投资者都很难亏损。

    在经历过1929年之后的投资挫败后,格雷厄姆提出,所有不满足最低安全标准的债券,不管收益多高,前景多诱人,或者有其他优势,都应自动排除在普通债券投资之外,在确定了合格的投资范围后,债券购买者以其认为合理的方式进入下一步筛选程序。

    格雷厄姆还提出,缺乏优质债券的事实不能作为发行或购买劣质债券的理由,更不必说,投资者永远不会被迫购买安全级别低的债券。这也是后来巴菲特说的,“非受迫性失误”,既没有人误导他也没有人强迫他,犯错是因为忘记了投资的基本原则,投资的失败完全归咎为个人的草率分析和妄自尊大的心态。

    分析人士认为,私募大佬如果以价值投资的身份招揽客户,但以赛道投资的方式进行投资,当黑天鹅起飞时,受损的不只是私募的净值,更是私募的声誉。

    替人理财是一项依靠声誉来运转的事业,声誉一旦受损则很难恢复,或者需要若干年才能消除坏印象。这正是芒格曾阐述过的,有些事情就算你能做,而且做了不会受到法律制裁,或者不会造成损失,你也不应该做,你应该有一条底线,心里应该有个指南针。而巴菲特认为,一个公众人物的行为方式应该就如有一个聪明但不友好的记者始终盯着你,你要做的是保证自己不上新闻头条。

    (来源:券商中国)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