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简讯:海风大会如期召开!800MW海风项目开展竞配
2022-12-01 07:18:35 | 来源:九方智投 | 编辑: |
2022-12-01 07:18:35 | 来源:九方智投 | 编辑: |
【摘要】
据北极星风力发电网消息,自然资源部要针对海风建设提出离岸距离30千米或水深距离30米以上的开发限制,预计2023年下半年出台。
风电的逻辑再次受到考验,我们认为这个政策对短期的逻辑并没有影响,何时落实仍需持续跟踪验证。
(资料图片)
近期市场交易主线是疫情防空优化后的复苏逻辑,接下来有两个路径:
其一疫情保持低位:经济显然会复苏,因为之后人流会增多,交通拥挤度、地铁人流量等诸多数据与住宅销量等需求数据相关性非常强,如果再叠加针对地产的方案,可能不仅是弱复苏。对应的品种是大盘价值、大金融、顺周期、可选消费等,且复苏本身会对小盘股和成长股形成压制。
其二是疫情高速增长:这种情况之下,地方大概率是要实质性收紧的,那么又会回到此前状态,如果是这样市场除了疫苗和题材股(政策、题材驱动)就没有别的热点了。
观察今天市场的走法,资金似乎已经从其一切到了其二,但目前市场也是处在一个混沌期间,主线的变化和疫情的走向密切相关。
但不论哪种主线,对于中小盘为主的新能源方向成长股都不甚友好。主要原因也是两条:一、需求端的分歧非常严重,导致新能源的资金态度不好,整体来看还是且战且退的节奏,没有强烈的情绪和资金支持的情况下,趋势短期难以扭转;二、是前面提到的,市场交易方向不在这里,这里缺少了故事性和题材性,市场还在等待接下来的主线。
但是新能源的基本面真的出现下行拐点了吗?
我们认为行业的矛盾不重要,我们要等待需求端的信号。以光伏为例,这是一个需求驱动的行业,有需求就有增长,有增长就有预期,由预期就会受到资金的关注。传统淡季的数据下滑并不能构成拐点预期,目前来看,需求端还有碳中和以及渗透率的强逻辑。如何判断,建议把时间放远一点,等待明年Q1期间的数据。
行业事件梳理
1、本周全球海风大会如期召开,多家机构倡议我国海风装机量到“十四五”末达到100GW。
点评:若按照此倡议,我国“十四五”期间海风新增装机空间扩大,预计到2022年底我国海风累计装机量约30GW,预计2023-2025年新增海风装机需要达到70GW,年均新增海风装机达23GW,超过此前预期,我国海风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扩大。
2、上海发布《杭州湾海上风电项目竞争配置工作方案》,项目合计800MW,间接证伪“双30”政策中短期影响。
点评:上海发布《杭州湾海上风电项目竞争配置工作方案》,项目合计800MW,上海土地资源少,难以发展陆风和光伏,实现碳中和主要依靠海风。
上海规划十四五新增海风1.8GW,此次800MW的海风项目是其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十四五海风规划有望逐步落地。
风电装机的前瞻性指标——招标量
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11月13日,国内海上风电主机招标量超过21GW(含国电投10.5GW招标框架);海风储备项目进一步丰富。据我们不完全统计,至目前,各省储备海风项目(已竞配未核准+已核准未招标)规模为,江苏3.35GW,海南12.3GW,浙江0.3GW,天津0.2GW,广西2.7GW,上海1.1GW,福建1GW,辽宁0.25GW,合计达21.2GW。
“十四五”各省深远海建设规划:
海南——琼东集群1130万千瓦(11.3GW);
广西——推动示范应用;
福建——力争推动开工480万千瓦(4.8GW)
上海——探索实施示范,重点布局在崇明以东海域;
河北——重点推进冀东场址1(150万千瓦,1.5GW)和冀东场址7(150万千瓦,1.5GW)建设。
平价海上风电项目陆续启动竞争性配置
根据风芒能源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5个地区开展平价海上风电竞配工作,共计7.7GW。我们认为海上风电装机量有望快速增长,海缆、单桩等环节将率先受益。
2022全球海上风电大会提出,综合当前发展条件以及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要求,到“十四五”末,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需达到1亿千瓦以上,到2030年累计达2亿千瓦以上,到2050年累计不少于10亿千瓦。
我国近海可开发资源500-600GW
海风资源技术开发潜力超过35亿千瓦(3500GW)《中国风电发展路线图2050》显示,全国近海水深5-50米范围内、100米高度层的海上风能资源潜在开发量5亿千瓦(500GW)。据英国贸易部,中国距离海岸150km内,50米水深以上可开发风电约6亿千瓦(600GW)。
漂浮式风机预计2025年进入小批量示范,2027年规模化成熟商用
2009年至今,全球已经投运36.9MW漂浮式海风样机,其中挪威2台、日本5台、法国1台、韩国1台、西班牙1台。最大功率8MW(西门子歌美飒),最大水深200米。未来两年,全球还将投运6台漂浮式样机,单机容量2-10MW,将会部署在日本、挪威、法国,水深62-220米。
目前漂浮式风电的建设成本构成为:浮式结构30%、风机及塔筒19%、电气设备与电缆14%、安装成本14%、系泊系统5%、港口服务4%、项目开发8%、其他8%。
国内目前已投运三峡引领号5.5MW(2021年12月)、海装扶摇号6.25MW(2022年6月)两台试验样机,2022年龙源南日岛将投运新的漂浮式样机、明阳青洲四漂浮式样机、中电建100万kw漂浮式风电项目都将准备实施,其中中电建漂浮式项目计划于2027年全容量并网。预计2025年进入小批量师范,2027年将会规模化成熟商用。
漂浮式风机是一个系统性的创新领域,产业链各个环节都在推进研发,不希望在漂浮式领域落后。例如,此次海风施工方中交三航专家演讲内容中,也披露了他们的NEST1stGeneration半潜漂浮式风机设计方案。此外,也反映出来,目前漂浮式风机的形式样式都还没有统一的确定性方向,各种漂浮式基础、漂浮式风机形式都在不断涌现出来。但目前来看,对于系泊系统的使用是共同的。
当前多数项目开发造价、发电小时数仍然无法达到8%的收益率;
在项目容量和电价确定的基础上,资本金内部收益率完全取决于风机年等效满发小时数和风场建设单位千瓦造价。等效满发小时数越高、单位千瓦造价越低,项目资本金收益率越大。
而且风机设备、风机基础两者占比合计高达69.43%,机组大型化对降本的影响仍然非常巨大,也是接下来几年固定式、漂浮式风机发展的核心。
参考下图,可以看出目前全国各省的海上风电项目投资造价均高于明阳智能提供的8%收益率的造价,因此目前国内项目IRR收益率大部分无法到达8%,风电平价仍然需要降本,估计目前大部分海风项目IRR收益率(全资金)在5-6%,有很大的提升潜力。
主机机型集中在7-8MW、12-16MW,9-11MW等级风机机型较少;10-15MW风机将会使用直径超过11米的超大型打桩,20MW风机将使用直径15米的超超大型单桩基础;
2022年以后,欧洲投运的海上风电项目平均单机容量将在13-16MW。
目前,国外已下线风机最大单机容量为15.0MW,国内目前已下线最大机型为13.6MW。从这远景能源、明阳智能、中国海装三家主机厂主推的机型来看,机型集中在7-8MW、12-16MW,而9-11MW等级风机机型较少。
目前机组大型化,在实现了8MW的机型验证和供应链之后,会快速的想15MW级别推进。因为对于主机厂设计、国内供应链来说,10MW风机和15MW风机并没有本质区别。特备是明后年随着碳纤维的降本,大叶片问题获得解决,尽快实现15-20MW低成本风机的下线将成为产业链努力的目标。
曾经25米水深被认为是单桩基础的极限深度。然而现在,超大型单桩已经在全球40米水深的广泛应用,未来70米水深区域内,更大直径和重量的单桩(超超大型单桩),会逐步从概念变成现实,以配合15MW的海上风机使用。未来超大型单桩直径8-11米,长度120米,壁厚最大为150毫米,超大型单桩的最终重量可能高达2500吨。
港口资源对于未来海上风电发展至关重要,无论是漂浮式风机整装还是基础的生产加工,都依赖于项目附近的优质港口资源。
曾经25米水深被认为是单桩基础的极限深度。然而现在,超大型单桩已经在全球40米水深的广泛应用,未来70米水深区域内,更大直径和重量的单桩(超超大型单桩),会逐步从概念变成现实,以配合15MW的海上风机使用。未来超大型单桩直径8-11米,长度120米,壁厚最大为150毫米,超大型单桩的最终重量可能高达2500吨。
从目前国内的基础形式来看,单桩重量从700t-2500t不等,长度从70m-90m不等,水深大多集中在10-30m期间。超过30米水深的很多项目,例如粤西区域,都是用四桩导管架作为基础形式。未来,随着北方海风区域(山东、江苏等)海上风电项目的机组大型化+深远海推进,单桩直径、重量将会想着2000t以上提升、直径超过8米,给单桩的运输带来了挑战。
大金重工介绍了几个公司的海外项目案例
大金重工蓬莱海风生产基地:总面积1000亩、总投资25亿,5个大型开放泊位。①超大型单桩项目:英国MorayWest,为14.6MW-SGRE机型,提供超大型单桩,最大至今10米,重量2000吨;
②普通型单桩项目:法国Noirmoutier项目,为8MW-SGRE机型,提供普通型单桩,最大直径7米,重量1300吨;
③参与美国超大型单桩项目-TP-less设计,使用无过渡件的设计方案,单桩长度接近100米,重量1600吨,安装12MW-SGRE机型。
参考资料:
20221114-国联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11月周报:海风大会上调装机预测,电网投资增速有望提高
20221114-华鑫证券-电力设备行业周报:中电联建议煤电基准价上调,海风出海欧洲可期
20221114-华西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周观察:新提案有望推动IRA法案延期生效,上海800MW海风项目将开展竞配工作
本报告由研究助理协助资料整理,由投资顾问撰写。投资顾问:于鑫(登记编号:A0740622030003)